规章制度

REGULATIONS

新闻资讯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李昌珠、肖志红和长沙理工大学吴苏喜等食品顶刊发表重要成果

来源:科学私享    发布时间:2024-03-25      点击量:98

    2024年3月,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昌珠研究员、肖志红研究员团队联合长沙理工大学吴苏喜教授在中科院农林科学一区Top期刊 《Food Chemistry》(IF: 8.8)发表题为“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components and quality of Camellia oleifera oil: Focusing on the flavour and lipidomics”的研究论文。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曾文权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刘旭东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李昌珠研究员、肖志红研究员和长沙理工大学吴苏喜教授。
    本文系统地阐明了传统方法(冷榨法,CP;热榨法,HP;索氏提取法,SE)和新兴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法,MAE)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物质、风味和脂质组学的影响。冷榨油茶籽油含有最高含量的角鲨烯(176.38 mg/kg)、α-生育酚(330.52 mg/kg)、多酚(68.33 mg/kg)和植物甾醇(2782.55 mg/kg)。油酸是油茶籽油中主要的脂肪酸,含量约为 80%。HS-GC-IMS 鉴定出 47 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 11 种醛、11 种酮、11 种醇、2 种酸、8 种酯、2 种吡嗪、1 种呋喃和 1 种噻吩。此外,在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 5 种脂质大类和 30 种脂质亚类 339 种脂质化合物,其中甘油三酯和甘油二酯是主要的脂质。总之,冷榨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都能获得高品质油茶籽油,其中生物活性物质和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本研究旨在为制备不同种类挥发性风味茶油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促进茶油脂质组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而且对于深入研究茶油脂质组成及其功能活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亮点:1、对冷榨法、热榨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的油茶籽油进行了探索性的比较。2、冷榨油茶籽油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最高。3、HS-GC-IMS 在油茶籽油中鉴定出 47 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4、通过 ROAV 分析法筛选出了 12-13 种关键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5、确定了 30 个脂质亚类,共 339 种脂质成分。
    研究结论:(一)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冷榨法、热榨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制备油茶籽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以及风味和脂质组学进行了详细分析。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提油率 (36.75%) 低于索氏提取法 (38.86%),但微波辅助提取法显著减少了提取时间和溶剂消耗。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占总脂肪酸的近90%,同时还检测到少量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冷榨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176.38 mg/kg、173.02mg/kg)、多酚含量(68.33 mg/kg、57.55mg/kg)和植物甾醇含量(1782.55 mg/kg、2307.56mg/kg) 均高于其他方法。(二)HS-GC-IMS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总共测定了4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11种醛、11种酮、11种醇、2种酸、8种酯、2种吡嗪、1种呋喃和1种噻吩。不同方法提取的油茶籽油中醛类是主要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甲基丁醛是对冷榨法、热榨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油茶籽油风味贡献较大的化合物,而乙酸乙酯M对索氏提取法提取的油茶籽油风味起主要作用的化合物。(三)在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 5 种脂质大类和 30 种脂质亚类 339 种脂质化合物,其中甘油三酯和甘油二酯为主要脂质种类。










上一条:省林学会参加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湖南省集中示范活动

下一条:林业科研女尖兵 巾帼何曾让须眉